2021年5月29日星期六

放错重点,刻意为之

先前曾经接触过武汉肺炎的确诊病患,因此待在家里,足不出门,做自我隔离。那时候滑着脸书,发现另一个扣帽子的怪现象。那就是无论你的理由说得多好,多合理,多站得住脚,总是会有不认同你的人,会努力将大家的焦点转换到其他地方,正如先前我所提到的女学生的情况。

某个家长在脸书上投诉还在就读小学的孩子,书包太重。书包太重这个课题已经延续了好几年,特别是华小生,也时不时会在报章上看见相关的报导和投诉。家长展现其孩子的书包,满满地塞满整个书包,几乎要撑破了书包。当中,她脱口大骂,因为她怀疑她曾经因为书包太重,造成她的脊椎弯,也包括了一些脏话,甚至脱口说出“老师没有脑的是吗”,惹来大家争议。

首先,是“理智派”,发动攻势,说是可以用绑书带、可拖拉的书包,或将部分没有功课的书本留在课室里的柜子。但,这些都一一被该家长驳回了。因为她孩子的课室不是在底楼,需要爬楼梯,若是用可拖拉的书包,反而更加沉重。如果用上绑书带,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拿着水瓶,她觉得孩子容易遗忘,因为手边的东西便多了。而该学校也说明,柜子在放学后必须清空。再来是重点从来不是要解决如何带很多书本上学,而是如何减少,例如老师可事先指定需要用到的簿子,而不是一股脑儿都带来。

接下来就是“调侃派”。这一类型的攻击都是“我以前都这样,又不见得有在网上投诉,你的孩子娇生惯养”。我们是为了世界更美好而努力,不是为了让世界保持不变,如远古时代石器时代,没有科技,没有语言,甚至可能没有可以很好抗寒的衣物。不需要说什么石器时代,倘若要你活在必须自给自足,纵然给你一台手机让你能谷歌解决日常问题的方法,你也没办法如斯过余生。既然如此,何必非得让下一代吃无谓的苦呢?吃苦,和吃无谓的苦,是有差别的。

最后便是我想说的主角们。将他人的错误放大,让众人忘了重点。他们在留言区不停地批评这位家长,声称她便是老师头疼的怪兽家长,也在视频里不停骂脏话,没有展现出大人的修养(虽然你我都知道,有修养的都是小孩,大人都不跟你谈道德的),教坏小孩。甚至有者声称该家长的做法,是破坏了校方的名誉,尽管家长没有说哪一间学校,也没有在视频里露出任何能透露是哪一间学校的线索,例如校徽。于是,留言区几乎泛滥了这一类型的留言,模糊了焦点。

若不是今时今日的疫情,我相信,这位家长的孩子,依然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庆幸的是,她后来提到,她在家教协会时提出这点之后,校方在课程表上的编排做了调整,让每一天的科目没有以往那么多,从中能够减缓书包的重量。但,书包的重量,依然是超越一般孩童能健康负荷的范围内。

显然,很多人(特别是一些精英分子)热衷的对谈方式解决,这只是治标。并非说校方的小改变不值一提,而是倘若没有在关键之处下手,最终的成效只能阿Q的自我安慰,没能做到。

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

乱象横生

最近我发现近期脸书上有个乱象。某个网红因为染上赌瘾,欺诈他人的钱财,也利用他人的身份来借高利贷,最后被抓包后,除了被带到扣留所,过后拍了个抱歉的视频,便来个华丽转身,两天直播赚了五万五。

第一个乱象,便是纵然网红被揭发犯错,其部分粉丝依然愿意原谅她,尽管她的表现没有展现出其悔意。

第二个乱象,则是不喜欢她的网民,纵然看不过眼她的华丽转身,却依然不停地为她冲流量,在脸书上分享她的最新状况,甚至不停地在她的贴文下留言不相关的留言,让她继续占据脸书的首页。

第三个乱象,就是利用仇恨来达到宣传效果的商家,尽可能的将该网红的话题炒起来,哪怕是负面教材,哪怕是带出“犯错的人也能理所当然”的不良讯息,只要能够得到流量和金钱,吃相再难看你也奈何不了我。

如果你真的不喜欢这个网红,如果你真的希望这个网红能够得到教训,别再分享她的动态,不再关注她,更别在她的贴文下留言(包括谩骂和不相关的留言)。网红是依赖话题来混口饭吃的,一旦失去话题和关注,她也没有办法继续靠仇恨来博取眼球了。从中,或许我们也能拨乱反正。别再只羡慕国外的网红素质和贬低国内的网红,凭自身的能力,也有机会改变这社会的乱象。

因为社会,就是由人组成的。

2021年5月19日星期三

会议小插曲

说话说得太快,没在嘴边转弯,来不及刹车,便会犯下很可笑的错误。

因为心理作用,会误认为凡是自己正在忙着的情况下,总会有一些突发状况发生,让自己不得不放下手边的工作,处理紧急状况。曾经一次正在线上会议的时候,忽然有客户打电话过来,紧急的事情需要解决,然而这件事情并不是我权限所能及的。于是,我只得暂时放弃跟进会议,打电话给另一个部门的同事,让她能够处理客户的紧急情况。结果,习惯成自然的她,接电话开口的一句是:


“什么事情?我正在开会。”


而当下,我和她实际上都在同一个会议。心里的第一句话是“我也在会议”,但话还是马上说到嘴边就转弯。原因很简单,事情解决不了的话,面对客户谴责的人是我,只能自个儿吃黄连,最终面对业绩压力的始终也是我自己。并非指责对方不专业,而是明白了解双方的权限。你有权因为正在开会的情况下不接电话,而我没有权强烈要求你必须接电话——我不是你的上司,不是你的经理。

偶尔会觉得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有点消极、悲观,久而久之,自己的精神也仿佛被这种思维给消耗。现在的我,每天睁开眼睛迎接每一天的第一个决定,一直都是继续躺。

2021年5月16日星期日

世界不需要英雄,也不配拥有英雄

动漫《银魂》里有一个让我难以忘记的冷知识——胖虎定律。胖虎虽然总是欺负大雄,但剧场版的胖虎却是担任先锋队,维护正义,只是做了那么一天的好事,反而会让人原谅其余三百六十四天所做的坏事。换句话说,一个人哪怕做了多少坏事,如果做了一件好事,会给别人一种“其实他本质不坏”的错觉。相反的,一个人哪怕是多善良,只要做了一件坏事,反而会让人觉得之前的善良不过是装出来的。其实,英雄也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人,本来就是不完美,所以实在是无法担任一个英雄,一个能够让人歌颂永世的英雄。前一阵子,某个女中学生在网络上申诉老师的强奸笑话,很是明明确确地点出,你可以说笑话,但绝对不能拿别人的痛苦来当笑话。这一点我虽然不怎么认同,但挺认同一个老师不该在未成年学生前开这种“成人笑话”。




忘了是读过哪部小说,里边谈到有关强暴的官司,其实是有点挑战性,因为主控官需要证明被告犯下了强暴罪名,而被告只需要挑战主控官的证据合法性、合理性,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地以言语摧毁受害者。比如说,把受害者的过往经历,特别是感情经历、过去的性爱经验都翻出来,又或是事隔良久才报警一事,以说服陪审团,双方是同意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又或是受害者实际上是主动邀请被告上床,又或者受害者在双方上床后,想勒索被告一笔。总而言之,必须将受害者的信誉完全破坏。

那这和该强奸笑话有什么关系?当时老师是说,因为法律的关系,与其强奸未成年,倒不如强奸成年人来得容易逃过罪刑。此时此刻,你是否已经了解该老师所说的,其实以辩护律师的方面上,或许是正确的(不好意思,我对刑法不甚了解)。只要是未成年,哪怕对方主动邀约,绝对是以强奸的罪名来起诉,所以被告没有多少辩护的路线可以选择。但,他的听众是一群未成年的学生,实在不适合听到这一类型的话语。

除此之外,如果你有继续关注这女学生而不只是无聊网红的诈骗案的话,她面临的是一群食古不化的人的攻击,或有意,或无意地淡化了她的申诉。有者开始批评她的装扮,甚至留言性骚扰她。有者开始批评她不懂得礼仪,不懂得尊师重道,纵然是该老师先让人难以尊敬。有者质疑她的用意,质疑她是否只是想当个网红,不愿通过“正统”的管道来申诉,选择在网络上公开批评,尽管她曾经尝试向辅导老师投诉,尽管她后来还被其校长称为“恶魔之子”(而后校长否认自己曾经这么说过),证明了所谓“正统”管道,只是为了方便校方私了,或是对付。


解决问题很难,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容易多了。


后来,该女学生的其他言论被恶意攻击的网民蓄意扭曲焦点。其中一点是,因为某律师要求她不戴头巾以体现出她的奋斗,该女学生反击该律师说,她拥有衣着选择的自由,也提到了宗教自由。而宗教自由这一句,被网民无限上纲,说是她要脱离伊斯兰教,或是要破坏伊斯兰教。甚至,当她提到虚拟货币因为需要庞大电源而不环保时(后来伊隆·马斯克也提出类似的言论),也被网民攻击,质疑她的智商,嘲讽她因为没有比特币,所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但,重点是,校园安全了吗?


该老师没有被停职接受调查,只是被调到教育部去,也没提到等级被降低而被减薪,或许对该老师来说,可能还是一件好事。暂时躲开风暴,待时机成熟之后,回到校园执教。恐吓该女学生说要强奸她的男学生,没有听到什么新消息,估计顶多被叫到辅导室去就没事了,又或是什么事也没有,反正那些说得更有声有色的成年网民也没收到对付,况且他只是个孩子。封该女学生为“恶魔之子”的校长,没有道歉,声明他不曾发表该言论,怀疑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遭到盗用。

校园是否就此安全了?先前,好几个女穆斯林毕业生投诉自己在中学时期曾经被老师检查私处,是否真的来月经,而非逃避祈祷的借口。后来教育部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并无此事。是否真的空穴来风,又或是无风不起浪?校园,真的安全吗?




目前,以巴交战一事,也告诉了你,许多人都只想扮演受害者来加害他人。有人调侃某以色列女子歇斯底里大叫,只因为警报声响起,但没有巴勒斯坦人民面对的实际上的伤亡。这是一种常见的反驳方式——因为有人比你惨,所以你不惨,你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惨”。也有者批评以色列演员盖尔·加朵,尽管她的发言并没有维护以色列军队。而这时,又出现了抵制以色列或犹太企业和品牌的不理智风浪,纵然绝大多数的职员并非以色列人或犹太人,而且犹太人也不等于以色列人。



战争之下,没有赢家。只愿早日结束,勿让痛苦持续。


人,不完美,成为不了能够歌颂永世的英雄。人,不完美,不值得拥有完美的英雄来搭救,因为我们不会珍惜。

2021年5月10日星期一

我们与毒的距离

每天看着疫情日益严重,从去年的单位数,到双位数、三位数,甚至今时今日的四位数,已经很是无感麻木,更是一连串的爆出每日确诊人数或许有误,并非确确实实地反映当天的确诊人数。再来是去年也有爆出确诊病人实际上已经受感染多日,已经有了新冠肺炎的症状,却没有做检验,也没有居家隔离,造成社区小爆发。所以实际情况是,正如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说的,“美国之所以有很多确诊人数是因为我们做的检验多”。乍听之下似乎毫无逻辑可言,毕竟确诊之所以确诊是因为受感染,一个健康的人不会因为你去做检验(不排除去年伪阳性反应的状况)而确诊。但,如果今天没有人去做检验,那想当然耳,不会有“确诊”,但不代表“防疫成功”。

直到最近,正和客户谈事的当儿,另一个客户打电话过来了。对方在电话里透露,经理确诊了,而我正好也曾经出席该经理举办的简报会。当下我没有多慌张,因为当天该经理虽然时不时把口罩拉下来,但那只局限于他在两三米外的距离做简报的时候,而过后我们仅仅交换名片,没有做多少嘘寒问暖,我便离开了。是的,因为我是个不称职的销售员,所以我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安全。反倒是其他公司的销售员,或多或少也和该经理多聊几句,当下的他们肯定会比我更担心。

于是,我和那位客户谈完事后,拨打电话给公司的健康安全与品质部门的负责人,向她通知我的情况。她迟疑了一会儿,要我写封电邮,发给她和总经理,让大家知道我的情况。我把电邮发出去后,有点焦虑地等待回信,因为接下来还约了另一位客户。按照常理,我是应该取消会面,直接回家去做自我隔离,但如果公司一刻尚未做出决策,我实在是犹豫不决,不知是否应该直接跟随自己的决策——毕竟我的其中一个绩效指标是“客户会面报告”。

所幸的是,在与客户见面只剩下将近十五分钟前,经理告诉我,不需要等待公司的回信,直接回家去做自家隔离。我赶紧通知客户,向他道歉,为了避免病毒扩散,我取消了今日的会面,直接回家去。半路上,我得知某个检验中心提供病毒检验服务,也得知该检验中心只有在早上才有提供检验服务,而且也不需要事先预约。

在家的当儿,只要踏出房门,我便是戴上口罩,注意自己所触碰过的东西,避免把肺炎传染给家人。隔天一早,吃完早餐后便出发到检验中心做检验。在采取样本时,棉签擦拭喉咙并不会觉得很不舒服,当棉签插入鼻孔采集鼻咽样本的时候,那瞬间马上飙泪。样本采取人员说也要采取另一边鼻孔的鼻咽样本时,虽然很理所当然,自己内心依然是千万个不愿意,让她采集另一边的鼻咽样本。采集后,戴上口罩,马上不停地咳嗽,打道回府。

等待检验报告当晚,自己心里是千百种不安。虽说新冠肺炎感染者很有可能会失去味觉和嗅觉,自己也在吃饭的当儿趁机闻了闻,依然能够闻到香味,依然能够尝到饭菜味。不过,自己一直在胡思乱想,万一我其实早已失去味觉和嗅觉,我之所以依然闻得到,尝得到,实际上只是因为自己早已知道这些饭菜的味道,加上自己一直期盼自己没有感染新冠肺炎,心理作用下才感受到其味道。

直到隔天一早,收到检验中心的报告,自己做了深呼吸,打开报告,上面确确实实写着“Not Detected”之后,关上报告,再度打开,仿佛报告会因此忽然变成“Detected”。当天下午再次打开报告,再次确认自己没有因为被别人称呼为“阳”而变阳,自己甚至连确诊的自我调侃都已经想好了,结果我安然无恙。

只有在等待检验报告的那段时间,我才深深感受到单日四位数确诊人数的恐怖之处,才彻底了解到我们与毒的距离,其实没有自己妄想得那么遥远。报章上的每增加一个确诊人数,意味着有数位的接触者,而数位的接触者或可能受感染。我们看不见病毒的攻击,只能感受其威力,而你我的感受或多或少不一。

2021年5月4日星期二

无题——生日篇

近期因为特别忙碌,没有时间写点文章,就连戏也不得不放慢脚步,不再继续追剧。当我不追剧的时候,就真的是我忙破头的时候了。直到前两天的星期日晚上,当自己完成工作的时候,精神上瞬间得到了松弛,马上打开优管继续追剧。

今天,又是较为休闲的时刻。前两个星期特别忙碌,这个星期特别空闲,简直天壤之别。此时此刻,总算有了一点闲情,决定再次来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我的部落格,写点什么。

今年的生日过得不太一样。朋友突然找上来,没有借钱,没有找下线,单纯想约大家出来吃顿饭,为我庆生。总感觉有点愧疚,毕竟自己没有为对方庆生,就连简单一句“生日快乐”也不曾祝福过。

曾经认为,庆生其实是个多余的事情,不过是为了满足仪式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生日也不过是很普通的一天,世界并不会因为是你的生日而绕着你转,除了商家推出的生日促销。后来才明白,越是黑暗的岁月,越是需要那看似随风摇曳,随时消逝而去的烛光,来照亮自己,照亮心灵。

于是,我答应了,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小小的聚会,并非多人的大肆庆祝,其实何乐不为?她说,到时候会是我们三人,我、她和她的男朋友(也是我朋友)一起吃顿晚餐。

回想起自己曾经也是以类似的身份,卡在一对情侣之间,让这一对情侣为我庆生。当时是神经姐和前神经姐夫,忽如其来地决定为我庆生。依稀记得,当下是处于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答应和前姐夫吃晚餐,上了车才发现神经姐也在车上。当晚的晚餐是麻辣面,看着不擅长吃辣的前姐夫吃着微辣,辣得他不停飙汗,不停喝水解辣。而后,我便是坐在后座,看着他们俩打情骂俏(实际上单纯只是对话,和一点点的玩笑),总觉得自己很格格不入,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但是肚子又因为辣而有胃灼热的感觉。

我打死都不要再卡在一对情侣之间。强烈要求,硬是把另外一个朋友也拉出来。结果当晚的情况是,我很庆幸自己的坚持。如果你是那位朋友,不好意思,我不会觉得抱歉,因为我要求你到场不只是基于避免自己成为电灯泡而被冷漠,更大的原因是希望你也在现场。

当晚,情侣自然是坐在一起的。当我们中间隔着一张桌子和火锅,加上背景环境的噪音,真的很不适合我和她和她男友聊天。想当然耳,其实更大的原因是和他们俩之间的话题更少。平常工作需求,要想办法把自己拉出“空气突然安静”的尴尬状况,实在不想要连和朋友吃顿饭都得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当晚点了单人火锅,四个人,我们点了三份火锅,也庆幸我们只点三份而不是四份——桌子实在没有多余的位子放多一份单人火锅了。自己也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和朋友一起聊天吃顿饭,或者喝杯下午茶了。当天的气氛很微妙,仿佛把自己带回到年少时的读书生涯。不需要在意太多,不需要为生活烦恼多少,只需要好好活在当下,好好享受这一瞬,将此瞬间化为永恒便行了。

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更何况只是一个小聚会,况且朋友不能留得太晚,还得将他女友带回较远的家,才能回家。当自己回到车上,居然开始有种感伤。

时间一直在走,人也在走着,心却没有跟上脚步。一旦跟不上,终究容易触景生情,感叹物是人非,或物非人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