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

能不能陪我出去玩?

现在正在边听电台播放的圣诞歌曲,边写这篇部落文。或许,再过几天,就是咚咚锵了。

 

这一回的等待,似乎没有上一回那般煎熬,仿佛是已经知道了检验结果一样,是什么都好,就等待明天的电邮通知便是了。这一次,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去做肺炎检验呢?

 

虽然乐高乐园已经开了将近十年,可自己没有一次踏入过这乐园。还记得中六的时候,好几个朋友到乐高乐园玩了一天,也被当天的日照洗礼。和同事提起乐高乐园的时候,他也提起了他朋友的经历,那时候乐高乐园里没有多少遮荫,配上配上马来西亚的热带雨林的热情,就是一种开放式烤炉。其实,自己还真的担心自己会被晒伤,或许还会留下口罩印记,独有的防疫期间晒法。另一边厢,自己也担心天不作美,没办法尽兴。


真的很庆幸,当天有些阴凉,却没有遇上雨天。至于担心常日会很热的话,我是觉得不需要担心这回事了。


在主题乐园里搞团队活动其实也有个好处,那就是有个人会带你走主题乐园,介绍好玩的设施,也会帮你看住随身包包,让你无忧无虑地去玩。更别说他还能帮你留意哪些设施是否太多人潮,你也就不需要走到设施现场才知道人潮拥挤。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云霄飞车是老少咸宜版本,不过话说我的胆子也没有那么大,这点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当天虽然输了团队活动的比赛,不过能够好好放松下来玩,真的是太好了。在等待负责人揭晓成绩的时候,虽然自己早就认定已经输了,听了负责人说了一句“比数相差不大”的时候,还真的会默默希望奇迹会出现。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每个闯关游戏的分数是如何计算的,说不定刚好我们赢的都是那些分数比较多的游戏呢?


自然,正是因为奇迹不常出现,所以才叫做奇迹。


当天也获得了一年的门票,同事们开玩笑说,明年就会看见我时不时刻意来找新山附近的客户,其实是为了来乐高乐园游玩。


可一个旅游,最美的景点,是人儿。


过后我们到了乐高乐园的水族馆去参观,摸了摸感觉很假的海星,原来海星的触感是这样的。水族馆不大,如果你想好好坐下来,看着鱼儿游啊游的,其实是不错的体验,只是我们都想快点走完水族馆,回到主题乐园去坐多一轮云霄飞车,所以没有待多久。现在回想,真的该冷静下来,才能好好欣赏海洋世界的美。

隔了一天后,我们回到了乐高乐园,为的是乐高乐园的水上乐园。因为自己不会游泳,可是心想如果不去体验的话怎么行呢?于是,当了极少数穿着救生衣的大人,在能够轻松踩在地上的深度上,想要躺着,就随波逐流,毕竟这是我一生都在做的事情。可是人潮太多,实在没有办法好好躺着漂流,时不时还因为为了闪人或者为了让路,尝试站起来,结果原本仰天的自己变成面朝下的喝水了。那一瞬,自己仿佛看见了上帝——虽然穿着救生衣,而且水一点也不深。不好意思,请原谅因为不会游泳而对水有恐惧的我。我没有夸张,是真的那一瞬间会觉得自己快死了,尽管可能只是一秒钟。

后来大家来到游泳池,心里一直有一把声音喊着:“别下水!别下水!”加上事先已经和同事说自己根本不会游泳,如果我就此离开其实也没什么的。

结果,我还是穿上了救生衣。没办法,来了水上乐园,一些设施已经因为疫情期间人手不足而关闭了,如果这回决定不踏入人造浪潮的游泳池,感觉好像有点浪费了,毕竟未来或许不会再来这里。


你可是出来玩的呢……


自己尝试模仿他人蛙泳,结果自己根本没办法向前游,感觉很蠢,最后还是决定在泳池之中漫步了。嗯,我是真的需要学下如何游泳了。而身上穿的救生衣,大概已经在一天之内,达到了一般水上乐园里的救生衣,一生会救到人的次数。可不是吗?周遭穿着救生衣的屈指可数,而穿着救生衣的大人嘛……

说了那么多,你是不是开始认为,我之所以需要做肺炎检验,是因为到主题乐园游玩吗?不不不,我怀疑是后来我到吉隆坡时,所下榻的酒店,有了确诊病例——所有同事安然无恙,没有收到MySejahtera的黄色警报。

无论如何,希望我的运气还没用完。除了财运之外,我的运气其实都不错的。



24/12/2021更新 报告出炉了,安然无恙。今天平安。

2021年12月5日星期日

聊些吃饭的事情

疫情给了我最大的好处除了能够肆无忌惮地宅,另一个好处大概是外面多了许多美女。当然,疫情也造成了各种不便。

 

总算能够堂食了。之前因为不能堂食,不得不坐在车里吃午餐的日子总算结束。也因为这样,所以自己也比较愿意踏出家门。不过,大家因为还是对疫情有所担心,所以许多餐厅也并没有回到疫情笼罩之前的繁忙。对商家或许来说不算是好事,但长远来看,大家对疫情的防范措施还是有做到一定的程度,除了据说金马伦高原天天大塞车,又或是先前浮罗交怡的饱满。今时今日,的确能够以“人满为患”作为警惕语。

 

近日到一家餐厅用餐,一路来这家餐厅似乎都不太会有多少顾客,有时还担心要是它倒闭了,附近一带就再也没有机会吃日餐了。没料到,当时除了我之外,只剩下一对情侣为客人。再加上餐厅没有播放任何音乐,导致整间餐厅变得像是图书馆一样,情侣也没有发出多大的说话声,搞得我吃碗拉面吃得小心翼翼且难过——大家都似乎在听我吃面的声音。好吧,我知道只是聚光灯效应的心理在作祟,但就是没有办法阻止去想。直到自己快吃完了,餐厅才开始播放一些音乐,缓和了我的不安。

去你的。

 

我有没有说过我其实挺喜欢日餐的?没有吗?没关系,不重要。后来到了城市区的某家日式餐厅。自己原本是打算到另一家著名的日式餐厅,但因为车子停得有些遥远,心想反正自己也吃不出好吃和很好吃的滋味(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刚好先抵达这家日式餐厅,不如直接踏入这家餐厅好了。第一次踏入这家餐厅,戴着口罩的美女服务生将我领到临近的座位,倒好一杯热绿茶,放下菜单便离开了。

没有人不喜欢看帅哥美女,那是赏心悦目的风景,让自己更加放松下来,将紧绷的神经给舒缓下来。反正这位服务生会不会是“口罩骗子”也不重要,或许自己也不会有机会目睹口罩底下的庐山真面目。有时候,浓雾笼罩下所体现出来的朦胧美更让人向往,或许是因为犹如美梦般不踏实,能让人暂忘了现实的压力。

 

因为疫情的关系,自己多了时间待在家里。不知不觉中,来到会议室和同事见面时,同事说了一句“啊你是不是瘦了”,就想起自己的确是瘦了一些,顶多也就那么两三公斤——在家都挺懒得吃东西的,也因为能够自己选择分量,所以总是选择让自己有点饱却不算真正饱腹的分量。

和许久未见面的“网友”边吃晚餐边聊近况。提到另一个朋友似乎瘦了下来,而直男癌末期的我,若是对方没有瘦个十公斤,我还真的有点难看得出来。较早前才和将近两年未见面的客户见面,他说他近期因为忧郁症而暴瘦了五公斤。老实说,我还真看不出来……

 

好吧,我承认是自己对大家都不太上心了。

2021年11月19日星期五

还活着的人才是重点

每天的日常,都是一种恩赐。

——题记

那天晚上,妈妈走进房门,说了一句“婶婶过世了,先别告诉你婆婆”就关上门离开了。我和婶婶的关系很浅,每年新年叔叔和婶婶都会从首都来到婆婆家小住几天,所以一年才仅仅见那么一次面,内向的自己也绝不会主动去和对方说话,所以印象中,自己不曾和婶婶说上一句话。因此,听到这则消息后的自己,只是感到震惊,并没有多少伤感,反倒是感叹,婶婶年纪不大,堂妹才上中学,就成了单亲家庭。

隔天一早,爸妈开始收拾行李,打算到首都去,送婶婶最后一程。而这一天,婆婆才得知婶婶的噩耗,因为叔叔特别强调别让独居的婆婆知道,避免一个人胡思乱想。就这样,我、爸妈、姑姑和婆婆,五人坐上车子启程。途中,姑姑不停地劝婆婆别太纠结,生死有命,这对婶婶来说是一种解脱。比起已经离开的婶婶,更加应该关注尚在世的叔叔和堂妹。这点,我挺认同的。也认为一场葬礼,并非为了死者,而是为了死者的亲朋戚友。

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怪婆婆会时不时叨念,往生的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婶婶。

和叔叔联络上后,才得知原定星期日出殡,延期至星期一。大家决定继续留宿到星期一,陪同到最后一刻。叔叔很平静地诉说婶婶离去的来龙去脉,让我更加感受到无常其实无时无刻潜伏在日常当中,替他感到难过。那时候,婶婶在家工作时,忽然昏迷倒地。叔叔尽快将婶婶送到医院去,医生表示需要动开颅手术,不敢保证手术的成功。动完手术后,医生表明手术成功,但需要等待婶婶的颅内压力下降,而这时候医生的工作已经完毕——是否能清醒过来,只能靠婶婶自己和老天的恩赐。婶婶送入医院后,叔叔也只能通过对讲机和婶婶说说话,无法踏入加护病房里。没料到,昏倒的那一天,竟然是婶婶清醒的最后一天。

因为开颅手术,婶婶已经成了个光头。妈妈问我要不要瞻仰婶婶的遗容,我只是摇头。总觉得,婶婶不会想要别人看见自己的这个模样,纵然我对婶婶一点也不了解。后来,入殓师为婶婶加了一头假发,婶婶的妈妈说这是多此一举——光头的婶婶看起来很是安详,犹如菩萨般,而加了个不太适合的假发,反倒变得不太自然。从头到尾,她和叔叔一样,看似很平静,反倒是婆婆和婶婶的朋友时不时会落泪。是释怀了,还是撑着的?

亡者已经离去,活着的人儿也得找到出路,继续前进。愿叔叔为了堂妹辞职后,能够在新环境找到新工作,担起爸爸和妈妈的职责。

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对吧?



自己写完这篇后,忽然黑色幽默的脑细胞启动,想到了个不合时宜的地狱梗。

2021年11月1日星期一

戏,终了,然后呢?

昨夜是以忧伤的心情慢慢入眠,甚至差点落泪,还很戏剧性地望天,不让眼泪能够轻易滑落。剩下几集,想要把揪心的剧情直接看完,告别着忧郁的星期日,网站却开始摆烂,每播放一两秒就得卡着三四秒,纵然点击暂停,也无济于事——一旦暂停,它也随之暂停,不再继续缓冲。换了不同的网站来尝试,依旧无法改变自己必须关上电脑,隔天才继续追剧的事实。

今晚,想要点击进去继续观赏,依然是有些犹豫。

最后,还是把戏看完了。以一个看似大团圆的方式来结束男一、女一和女二的三角关系。男一以他的方式说出口,要女二别再等待自己。女二选择不明说,或是为了成全男一和女一,也为了成全自己能够放下纠结,重新面对三人间的关系。

还真的挺希望,男一和女一都是以一种知己的形式,惺惺相惜,维持友谊关系。但,既然不是自己的作品,就不能随心所欲了,难道不是吗?

最后的最后,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挥洒了自己的青春,活出了自我。

 

找到真谛了吗?

正是因为找不到,所以我想和你一起继续寻找。

 

好的,应该是继续追剧,还是应该开始好好充实自己了?要不然,报读了网上课程,是为了什么?

 

充电,完毕,了吗?

2021年10月31日星期日

差点看不下去的戏剧(这不是影评)

有一段时间,凡是发现自己可能喜欢看的戏剧,就会先标签起来,等哪天把现有的、想追的戏剧看完了,就会开始把标签一个一个给看完。

近期,抱着想看些日常轻松搞笑的戏剧来填满自己的周末,打开了标签,点击了进去。原以为是一部喜剧,看着看着发现是我肤浅了。心情反而变得更加沉重,纵然这和明天是星期一这点根本扯不上关系。理智告诉自己,男主始终会和女主在一起,但还是觉得很难受,真心替女二感到不值。

这,大概是少有的一次,让自己越来越不想看下一集,却又还是点击了下一集的链接。人,就是犯贱呢。

因为实在是受不了,最后谷歌了结局,确定了自己的预想没有错,是自己不想看到的结局。于是,自己开始陷入了愤愤不平之中,难以自拔。是啊,男主和女主的性格相近,但更觉得男主和女二的感情路会平坦多了。因为,男主和女二给我的感觉,就是互相都明白彼此,也不会刻意去说破,更加重要的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不过,我还没看完,也说不定男主或者女主会突然来个性格大反转,比如说某种契机下,双方坦诚相对,再也不需要硬是抓着自己建立起的三观和尊严不放。可是,我还是看不过眼这种似乎有点刻意的桥段。

 

我想,可能是女二的性格可能和自己有点相似,所以无意中注入了过多不必要的情感。女二一开始怀疑,且无意中发现女主对男主爱慕之意的证据,大概,接下来会开始看见女二渐渐变成了工具人,吧。

这,也许是为什么,近期我都不再怎么愿意观赏非喜剧类型的戏剧吧?真是讽刺,几年前的自己,却是最鄙视喜剧的呢。究竟大学三年、工作四年,这七年改变了我什么?

我想,我变得更容易多愁善感,所以努力想让自己麻木,当个不会感到疼痛的机器人。所以,自己变得更加依赖家所给我的自在和充电。

醒醒吧,看看女二的下场,别再幼稚下去了,好吗?

2021年10月17日星期日

因为晕船,所以下船

曾经晕船,所以决定下船,想找个能够让自己松懈下来的地方,永居。

一次和朋友聊天,聊到了各自所向往的地方。他犹如一般认知的活力精神小伙,向往都市的繁华喧闹,有着各式各样的潮流,没有真正的夜晚。

 

“年轻人,如果不趁这个时候,到大城市去打拼,开阔视野,岂不是浪费了青春?”

 

我笑了。可能是慵懒悠闲的生活让自己没了动力,只想在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好好度过余生。理想的地方就和自己现在处于的乡镇一样,想到城市去看看,也不过是半小时车程,却又能享受甚少纷扰的环境。这种貌似退休生活的雅兴,正是我所向往的。

 

“年轻人,怎么会想要过着小桥流水的日子?”

 

幸福,藏于平凡无聊之中,至少对我来说。杰克和罗丝的生死离别,有着让人印象深刻的爱情印记。但,如果这时间长河之中,若是没有悠长的平静生活,又怎能凸显出较为不平凡日子的独特之处?正是有了每天早九晚五的不变,才会对周末的多变有了期待。

 

下船了。

 

曾经在爱情之中晕船,不经意间放大了对方在自己生活的重量,变成了那不可承受的重量。那是自己第一次开始在爱情中有了得失心,很强的得失心。于是,自己开始想尽办法,用尽心机,把自己的存在烙印在对方的日常当中。甚至也和对方的闺蜜商谈策略,也渐渐地陷入泥沼之中难以自拔,加上她的闺蜜也很看好我们俩的情况下,怎叫我不晕船?

 

用尽了心思,去推敲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的概率。

 

那一夜,告白了。对方在还没给出明确的答复之前,自己已经感觉到自己已经出局了。那些告白成功之后的幻想,全都破灭了。多年后,渐渐明白,自己可能是拖得太久,让热情已经冷却了下来,从潜在的男友人选,变成了一个聊得来的工具人朋友。但自己也明白,这种想法也只不过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法。

这段日子,自己一直警惕,别再晕船,直接下船就是了。虽说在不同的时间点上遇上了不同聊得来的女性,自己依然告知自己,千万别坠入爱河之中,不会游泳的自己只会溺毙于深水之中。是的,懦弱让自己选择了逃避。别在能在面对风雨的年纪时选择了去淋雨,那会感冒的。

 

倘若青春是一场大雨,我会做在屋里看着大雨,喝着热咖啡。

 

或许,哪一天,能够找到一个愿意和自己过着平凡余生的伴侣,过着一段悠悠的柏拉图式爱情。

2021年10月13日星期三

炎日当下别干活

只要不去特别关注,不知觉,光阴从指间流逝,失去了挽救的可能性。

——题记

忽然发现最后一次更新部落格是八月的时候了。转眼间,居然首次无法维持每个月至少一篇部落文的记录。从2012年三月起,至今已经走过了114个月不曾停更。曾经好几次都有想要发挥的题材,却只是将之延迟,然后便忘了这些事情。

这段期间,自己已经失去了外出工作的动力。直到后来,因为工作需求,终于踏出家门外,往没有诗的远方前进。虽说太阳已经东升,依然是一般上班族尚未开工的时间。要一个近期都是睡到自然醒的人,这次不得不早起,还真的是挺折腾的。

开车快一个小时半,来到了鸟不生蛋的地方。和客户打声招呼后正式开工。拿着一本笔记本、一支笔、一条绳索和一把卷尺,在园地间行走。不幸中的大幸的是,当天没有下雨,只是前一晚下了一场雨,让园地变得寸步难行。穿着一双运动鞋,泥土全都黏在鞋上,变得越来越沉重,更难步行。而当天的任务,便是选择并测量4060棵榴莲小树的高度和圆周长。

有时候我很抗拒早餐。虽然没有台湾早餐店的生化武器——奶茶,依然需要担心早餐会让自己肚子不舒服。原本在开车的路途中已经有了隐隐作痛,但肚子还是撑住,没有需要中途停在路旁解决。可是,当自己在泥地之中不停来回行走,肚子此时此刻再度搞事了。

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累了流下的汗,还是因为忍住肚子疼的冷汗,很快的,口罩也湿了。当天,还没早上八点,在园地间来回到了十一点多,总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并非自己原定的目标。目标4060棵,只完成了20棵,自己已经受不了,感觉再不离开就没完没了。

太阳底下干活,结果自己晒出了一丝丝的口罩痕迹。如果长期继续在疫情当下干活,恐怕脱了口罩,大家还以为我买了定制的口罩,口罩上印的不是蓝色,而是我的脸。当别人在晒恩爱、晒财富、晒孩子的时候,我什么也没有,只能晒太阳。我妈比我好一些,她还能晒衣服。

将当天把4060棵降到20棵的决定,发电邮告知另一个部门的时候,他回复了一句“怎么这样少”时,差点没翻白眼翻到脑后勺。你行你上啊。

不过,这也是自找的。为了完成所谓的绩效指标,总算弄出了一个比较行的计划。但另一个我需要处理的计划,我直接把它丢进垃圾桶去,但愿经理别再问我该计划的最新状况了。


那晴空万里,是我勉强笑着干活儿的天气。


2021年8月19日星期四

雨夜重逢


又开始想妳了。十年,妳我不再见面,也没有再见的机缘巧合,仿佛老早就已经注定我们的交集只会越来越少,关系在不经意间变淡,甚至自己以为已经能够抛开过去种种,才发现自己背到现在还没卸下。

或许是自己近期的生活过于空虚,让自己不禁开始怀念起,曾经多姿多彩的生活,哪怕当下的自己对明天和未来一点概念也没有,除了虚度光阴和青春以外,一事无成。

近期的雨季将夜晚的温度降低,将过去的记忆凝结,居然难得见到了妳。一如记忆中的妳,却穿上我不曾见过的校服,仿佛凸显出当下妳的身份并不是一般的学生,而是学成归来,以毕业生来为学弟学妹加油打气。同龄的自己,却是穿着普通的校服,步入我的中六生涯。和过去不一样,我不敢打瞌睡,也不敢眨眼,担心这就是我最后一次能够看见妳。

而一切,就结束在妳即将离开的那一瞬,发现枕头湿了。

 

转角遇到爱,如今转角你不在。

不敢回头,因为场景都已不同。

下次见面,是你和他的婚礼吧。



2021年8月16日星期一

忙得忘了时间

今日事,今日毕。把今日得处理完的事情处理后,发现已经快晚上七点钟了。感觉今天又是虚度的一天,只是有了工作来让自己虚度光阴。尝试去回想下今天的各种事情,先是早上的会议,和区经理谈了两个小时多,当中大概有将近一个小时谈的事情谈妥后,原本打算在下午将讨论结果上报给经理,还来不及呈现,经理便简单提到,他已经和人事部谈过了,我和区经理谈的那项计划是不可行的。原来,谈了一个小时的空虚与寂寞。


中午,将重要文件托了邻近的快递公司,回到家中草草冲了凉,吃着昨晚过剩的炒面,便吃午餐便参与会议。原定一个小时的会议,不知不觉中,随着大家兴奋地讨论课题,甚至偏题,结果讨论了两个小时半。至少,这两个小时半的会议,比起早上的空虚会议来得好多了。当中自己好想将大家的焦点回到重点,别去谈过于细节的地方,因为那会没完没了,可是接二连三的自己的声音都无法好好传递到隔着荧幕的对方。每当自己想要开口提醒大家别偏离重点时,总是会有另一个人用更洪亮的声音盖过去,搞得我一度以为是我的麦克风设置又有毛病了。


这,大概就是线上会议的通病吧?你想说话的同时,别人也想说话。结果最后,自己选择私下和区经理聊起自己的无奈,不太想再主动说些什么了。


会议结束后,便开始处理客户发来的订单,途中硬是让自己享受一小段下午茶时间,再回到工作岗位上。最终,还是无法今日事都今日毕,只是把较为紧急的事情处理完,然后已读不回客户对我的投诉,居然已是黄昏之时。


又是这么一天了。难怪说,能够用忙碌来把自己忙坏,才不会胡思乱想。


打了第二剂疫苗后,安然无事的度过了第一天。


这是马来西亚首相再次宣布辞职的第一天。

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新信息

“叮!”


手机久违地发出收到信息的提醒。我看了一眼手机,发现是个不曾熟络过的大学同学信息我了。第一句就是热情的一句“亲爱的,近况如何?”,差点没让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和她是在大学某个社团相遇,自己也没有加入该社团,后来也只是顶多为支持朋友而参与几次该社团的活动,更想不起自己有没有和她说过十句话。内心之中开始掀起阵阵涟漪,这次是直销,还是保险?又或者更糟糕,是金钱游戏?


想起朋友近期提到某个金钱游戏,以高价售卖鹿胎素,实际上该鹿胎素产品能够以更加亲民的价格,从各大电商购买,根本不需要花好几倍的钱去买同样的东西。近年来的金钱游戏越来越小心,不再单纯以拉下线为主,而是尽可能用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来模糊真实收入来源。比如说曾经为金钱游戏的最爱——炒外汇,到今天的鹿胎素。因为金钱游戏的关键是庞氏骗局,和多层次营销差别在于多层次营销着重于销售产品或服务,金钱游戏重于拉下线。


她一开始先套点关系,问了我的近况和住所,接下来便是我的疫苗注射,看似没有目的的瞎聊天。让我惊讶的是,过后居然就这样没了下文。直到三天后才回复我的信息,过后又消失了一天,总算开始进入了她的主题,想问我是否有空出席当晚的线上活动。她消耗了我过多的耐心,原本还挺想套话,看看接下来是什么路线,可我实在是没耐心和她继续耗下去,直接以“没有空”拒绝了她。


又是同样的情况呢。

2021年8月2日星期一

差点哭醒了

有没有试过自己从恶梦中哭醒的?一次,差点就因为一场本来就不存在的梦,让自己哭着哭着醒了过来。当下自己觉得眼泪正在酝酿着,然后就醒了过来,没有睁开双眼,只是继续闭着眼睛,尝试让自己回到睡眠之中。更何况,这场梦,太虚假了。虽然说梦境是虚拟的,可自己那瞬间的伤感却是真实的。

大概是被自己的大脑给骗过去了吧?大脑,究竟是为了让物种更为强大的证据,还是为了让物种自我毁灭的存在?许多的疾病,包括精神疾病、缺陷,似乎都很难和大脑脱离关系。

 

多少次了。自己有多少次提醒自己了。千万别尝试在精神上去依赖其他人,否则一旦悲剧收场,自己又会一蹶不振了。曾经有一个聊得很来的朋友,能够向对方很自然地倾诉那些不快,那些自己不敢对任何人说的委屈。后来无意中发现自己和对方可能也有共同的兴趣,聊着聊着发现对方其实没有很在意,渐渐地就不再继续聊了。

当你以为找到能够和自己聊着共同话题,不小心忘我地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才发现对方从头到尾都没有认真和你一起沉醉之中时,那种失落感犹如坠入深渊般,让自己瞬间醒了过来。

 

近期和另一个朋友聊天时,还好自己抽身得快,发现自己差点又要悲剧重演了。纵然如此,还是会觉得……

2021年7月23日星期五

累的放弃斗争了

还没晚上八点,自己感觉已经处于低电量的状况。想起待会儿晚上九点半还得和几位一起上网开会,谈社团合作办活动的事宜,开始萌起想要放飞机的念头。也想起之前去不成的印尼之旅,因为疫情肆虐而要求航空公司以分数退费的事情,似乎分数将在今年到期,可就算你想出国也没得出国,除非你是到国外的清真寺去扫地,或者让家人能够站在国外饭店的电视前,播放本地电视台的片段。赶紧向朋友确认是否会不会因此被那位兼职一日送餐员的大老板给忽悠去了。所幸的是,还没有到期。

为什么自己会这么疲惫?

这个星期除了星期二的公共假日以外,从早上到下午都在会议之中。当自己呈现项目计划时,马上被上司给弹了下来。虽然并不是那种没有礼貌的批评,自己还是觉得很无奈,一方面自己从来不看好这项目,另一方面又只能怪罪自己欠缺创新思维,未能想出什么惊叹大家的项目,更别说是没有画大饼的勇气了。

当初正策划这项目时,时不时和另一个同事讨论起,自己真的是越是深入研究,越是发现没有实行它的必要。今时今日会被上司驳回,竟然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毕竟,当初决定策划,也是因为今年大家的关键绩效指标多了一项很奇怪的东西——必须策划一样项目。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业务员,不是什么项目经理啊……

看着同事呈现的计划,不可否认,当中有几个出色的项目计划,甚至其中一个同事的项目居然是直接和市场营销有关,直接抢走了市场营销部门的工作来当自己的项目。其实,自己也不是曾经想过一样或许不错的项目,但因为认为这项目直接和市场营销部门打对台,外加其他国家正在以公司开发的软件来进行类似的项目。换句话说,我实在不想我做了这个项目之后,最后还是被公司的软件轻松取代,对消费者来说,变成又有新的“系统”需要重新设置。

自己的思维太过狭窄,所以才会把自己局限在业务上。或者,自己不该答应接下这项目的策划,怪就怪自己太软弱,欠缺创新思维吧!

一星期四天的会议,自己几乎已经失去了动力和热忱去跟进,总觉得公司内部问题越来越大,却没办法力挽狂澜,纠正一切。开会的第一天,老板说,我们要为公司文化来个新面目,从筒仓心态转换为企业思维,从由上至下的政策转换为由下往上的计划,让基层员工们更能参与公司未来方针。开会第二天开始,除了越来越多其他部门的工作被塞进来,越来越多不必要的事物转换为业务部的关键绩效指标,到后来我真心累了,不想再反对什么,否则只会显得自己只想做自己的事情,不愿意为公司着想。

会不会是一种作死自己?当市场营销经理说不出可行的营销点子时,自己在私底下的群聊里说,减少线上直播的空挡,可以用精简的短视频来代替,但因为市场营销肯定会将这个责任推给业务部,所以我不会在会议上提出。结果,同样在群聊里面的同事,看了我的信息后,便在会议上提出这个建议,瞬间让所有人都兴奋了起来。于是,在没有人反对的情况下,拍摄短视频成了业务部的关键绩效指标。

我想,我应该要找机会,私底下和这位同事聊聊,是不是我做了什么事情让这位同事很讨厌我。

或许应该换个角度去想。同事说,这算是给我们一次机会,能够横向发展我们的技能,尽管正如经理所说的:

 

“你做了一堆市场营销策划的工作,但最后你的职务并非‘业务与市场营销’,最后大家也只能以‘业务部’的方向和行情来调整你的薪水或邀你跳槽。”

 

九点半了呢,还是乖乖上线开会呗。

2021年7月17日星期六

若是生活如热锅,何不将之当桑拿享受?

既然跳入黄河也洗不清,何不于黄河之中畅游?

 

因为自己总爱拿自己的单身体质来开玩笑,适得其反了。昨晚和几位聊天聊着聊着,不知不觉突然话题被拉到在自己身上,说是要当我的媒人,为我找对象。想起有个自认熟悉面相学的陌生人,对我说我的面相就是不缺贵人,总是能够得到贵人的扶持。

 

王阿姨能不能是个贵人呢?

 

先前朋友很努力想要为我牵红线,结果最终郁郁寡欢,徒增了不必要的烦恼。后来有个总爱说些有的没的的客户也忽然说要为我牵线,介绍坐在他面前的人的女儿,估计只为了看我那抹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微笑,还有看那位被介绍女儿的父亲是如何的搔头。如今,那种陌生又熟悉的尴尬感又回来了。

 

大家聊得很开心,一开始还没有指定的对象,只是说要为我介绍给其他单身的女生认识,直到后来有其中一个冒出一句“X小姐”,让我些许惊讶,毕竟这位“X小姐”也只是和对方见过几次。其他人都不知道他指的“X小姐”是谁,直到我自爆点出“X小姐”的身份后,大家恍然大悟,变得更加兴奋。

 

“她很不错啊!”

“她的家乡就在你家附近而已呢!不需要担心回娘家的问题。”

“她现在住的地方也没多远,等疫情结束后,你可以开车两三个小时去找她啊!”

 

大家很是开心地计划着如何让对方看见我的优点,说是要将对方请过来担任司仪,将我推上“活动主讲人”的身份,制造更多双方私信聊天的机会,也能让对方看见自己自信满满的样子,说不定就能这样凑成一对。

 

悠然想起,先前总是和别人瞎起哄,把X小姐和另外一个男人凑作对,但因为众人的焦点在于男方身上,就爱说他和不同的女人有另一层的想法,所以总能透过镜头看见他充满尴尬的神色。结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出来混的始终是要还的。这回,我变成了话题的中心,满满的尴尬,甚至一度想要直接放弃反驳,正如生活一样,不能逆水而上,不如顺水行舟,顺着趋势,而非违逆它,吃力又不讨好。

 

可是,当下我还在打电玩,实在是难以抽空在聊天室里继续聊。于是,就这样尴尬地听着大家起哄,我愉快地打着电玩,破了自己的记录。

2021年7月10日星期六

硬押韵

又是熟悉的夕阳

那条街不停提醒

早已消逝的芬芳

回忆作祟或是故作失明

无视那面不复从前的墙

已经开始攀爬的常青

正戏虐自己困于过往

 

早已过了轻狂的年少

不愿想起也不愿寻找

证明那些不和谐的音调

任由空想将自己环绕

沉浸于平行时空的美妙

却也忍不住远眺

迈出脚步后的光耀

也爱上了那座孤岛

 

始终路在自己脚下

无悔选择留下

守护幸福的独家

纵然对未来有所惧怕

也不怕现实在面前崩塌

因为还有并肩的你们呀

没有星星的夜空下

不能许愿也罢

尝尽酸甜苦辣

方显这一生并不假

2021年6月25日星期五

反转

无意识偏见一直都存在。哪怕我们口口声声说自己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人,我们依然会犯下无数次的无意识偏见,最常见的就是对某些群体有警戒性,又或是所谓的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近期看着《极主夫道》这部反转性十足的喜剧动漫,散发其独特性,分镜时不时会变成漫画般的转换,看着每个人是如何如何地误会主角。

主角是个“退役”(金盆洗手才是正确的形容词)的黑社会大将,曾经仅凭一人之力把一组黑社会打垮,人称不死之龙。然而,金盆洗手后的他,当起家庭主夫,无论是厨艺还是家务,都能完虐很多人的妈妈。重点是,他除了用词比较特殊(毕竟在黑社会混了那么久)和嗓子比较大之外,绝对是一般人所认定的女子力满分。他不只是进得了厨房,疼爱妻子的程度完全是溺爱的境界。

但,他也是有缺点的。

于黑社会混得太久,黑社会的文化在他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先是,他的用词,净用一堆会引起误会的词,比如说“白粉”实际上是苏打粉,形容瑜伽的姿势也是满满的黑社会味道。他的一些做法极端,时不时为了小过错而大声囔囔说要砍自己的手指,但这些极端都只是做在自己身上,正如他答应妻子的那样,绝对不会对其他人动粗。然而,烙印也包括在其他人对他的偏见,警察、不太了解他的居民和黑社会成员都被他搞得团团转,引发了不少笑话。

然而,看完了短短几集的动漫后,意犹未尽下开始追看其真人版连续剧。庆幸,连续剧没有像《齐木楠雄的灾难》那样灾难(虽然女主很不错看下),或者像《男子高中生的日常》一样让我看了几分钟就看不下去,而是为每个重要角色赋予灵魂,把人物背景交待得更清楚,把一部喜剧重新包装,看得我笑中带泪,泪中带笑,才发现是洋葱,编剧导演加了洋葱。

小时候,不明白何为愁,年少时,为赋新词强说愁,长大后,愁眼看世界愁更愁。小时候容易因为小事而嚎啕大哭,长大后容易因为小事而感动,貌似除了身体在长大之外,人没有真正的在长大呢。




2021年6月15日星期二

你的身份,也是你的责任

今天报纸刊登了一则让我有点哭笑不得的新闻。马来亚大学(马大)拒绝让一个没有接受疫苗注射的医学生进场考试,该马大生投诉马大剥夺了她的人权。看见很多人反击该马大生,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大家都渐渐了解疫苗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传染病于全球蔓延的危机之下。

《医学系学生指大学以未打疫苗为由 禁止参加考试》

马大事先通知所有医学系学生,需要考试的学生都必须注射疫苗,也为每个学生准备了疫苗,以减缓疫情的散播力。特别是这些学生需要面对病人,健康的人患上武汉肺炎都可能去了大半条命,更何况是身体较为虚弱的病人。如果今时今日,你发现自己患上肺炎,就是因为你的主治医生之前拒绝疫苗而染上肺炎并传染给你,你会怎么想?

身为医学系学生,必须对疫苗的重要性有更高的认知,否则将会对社会大众传递错误的信息,误人误己,特别是与武汉肺炎的疫苗有关的谣言和阴谋论太多了。有者提到,疫苗当中里有晶片,能够时时刻刻追查到你的下落。有者传到,mRNA疫苗是崭新的疫苗技术,缺乏有效性的数据(反正就算数据给他们,他们也看不懂)。也有的说道,mRNA疫苗能够改变人类的基因,其副作用是永久性且无法挽回的mRNA如果能够永久改变基因的话,你的基因一直都在变动,因为你的细胞一直都在释放mRNA来制造蛋白质,估计到了50岁,你已经进化成超级赛亚人了)。甚至有的说,武汉肺炎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已经有个便宜的治疗方式能够处理,但大型医药厂为了利益,不让世人知道能够应用便宜的治疗方式。后来有者道破,该治疗方式目前只有用在动物身上,不曾在人体实验过(或许他们急着证明自己是畜牲)

是的,你没有看错,有人认为武汉肺炎不曾存在,是政府捏造出来的“疾病”。
也有谣言流传,注射过武汉肺炎疫苗后,将在两年内过世。
这些阴谋论,让你不禁怀疑,是不是有太多人不停进行近亲繁衍,导致遗传病太多,渐渐智商滑落了。


先前,阿斯利康疫苗的副作用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曾经一度大家拒绝其疫苗,而后来转换为自愿性的疫苗计划后,却能瞬间被一扫而空。这是因为媒体一开始先带风向,不停地凸显阿斯利康疫苗的血栓的副作用,忽视其副作用的出现几率。直到后来卫生部和各界不停宣传阿斯利康疫苗,提出其血栓副作用的案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才渐渐让众人接受事实。现今有个医学生跳出来说她拒绝疫苗注射,试想想这会造成怎样的涟漪。

较早前,有个人提出一点,雇主是否能够因为面试者没有注射疫苗,而拒绝录取他。绝大部分的人都抗拒这点,因为注射疫苗虽然是一种选择,但并不是你选择注射疫苗,就能得到疫苗。我从MySejahtera能够申请疫苗的第一天开始,已经申请,至今依然没有机会能够接受疫苗注射。若雇主强制性要求面试者需要注射疫苗后方能录取,那很有可能他除了只能录取年长者、前线人员、政治人员、一些我不能具名的特殊人士之外,就只能录取那些很幸运抢到阿斯利康疫苗的人了。

那我岂不是今年一整年几乎不能工作?

妳说妳是医学生,了解疫苗的利与弊,所以拒绝接受疫苗。这一点,就代表妳对疫苗的不信任。妳可能不信任的只是武汉肺炎疫苗,也可能不信任的是疫苗本身。若是前者,武汉肺炎疫苗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新产品,已经有许多国家接受疫苗注射,并没有危及性命的副作用出现。若是后者,妳还是别当医生吧,我很怕将来有一天,我或者亲朋戚友入院时,妳是主治医生。

戴口罩、一米社交距离、没事别出门、接受肺炎疫苗注射,这些在武汉肺炎肆虐之前,都是你的人权自由。2019年,大家出门逛街、吃饭、工作,几乎除了工作需求的人们之外,你是看不到有人戴口罩的。2019年,大家如沙丁鱼一样挤在地铁里,升降机里,没有人在理会所谓的一米社交距离。在2019年,你强制他人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足不出门,那是侵犯人权自由。


妳要妳的人权自由,疫情当下,分分钟人全没了。

2021年6月14日星期一

淤青了

去年的圣诞礼物很不一样。公司于前年办了个圣诞礼物交换,但你能够事先写出你想要的东西,然后由抽中你名字的那位来买礼物送给你。而去年可能预算剩得有点多,毕竟疫情当下,许多促销活动都无法如常进行,最后给了我们五个礼物选择,让我们在五个选择之内决定一个。

这五个礼物是蓝牙耳机、精油香薰机、按摩器、护肤品配套和运动手表。当时其实蓝牙耳机挺吸引我的,毕竟我家基本上用不上香薰机,而我的脸都是以自然方式去污保洁,也甚少不怎么运动(而且已经有了运动手表)。然而,最后心想还是选择按摩器,因为蓝牙耳机的话,除了我和我弟之外,其他人甚少会用到。而按摩器的话,至少父母也能用上。结果就是,礼物到来之后,家里除了我用过之外,其他人都没用上。

我很少会后悔,但这回我真的后悔不任性一点,选择蓝牙耳机。

过了大半年后,决定将按摩器从灰尘之中解救出来,重新为其赋予存在的意义。为此,特地将接线板带进房间,只因按摩器的电线不够长,无法让我边按摩边坐在床上看戏。先是按摩小腿,近期因为公司的运动健身比赛,每天步行上万步,超过十公里,实在应该好好让小腿放松一下。我还是很怀疑,前三名的超高分数,会不会是运用运动手表的缺点来搞的漏洞,毕竟自己算过了,每天需要步行至少三万步才能接近她们的分数,三万步,也接近半马拉松的。一拳超人每天也只是跑十公里,你每天步行半马的距离,怎么还不去参加马拉松、或者挑战超级马拉松啊?

小腿按摩后,按摩颈项、肩部和背部,毕竟不知不觉开始居家上班后,面对电脑的时间变长了,实在应该好好按摩一下。

隔天,大概是自己把按摩器摆放的方式放得不怎么准确,颈部和背部感觉上淤青了。估计,自己的体质或多或少也有点问题。

2021年6月13日星期日

应全面封国吗?

全国行动管制令延长了,预料之中,没有惊讶。曾经我们属于抵抗疫情较为成功的例子,偶尔看着美国的疯狂飙升确诊病例,或多或少会庆幸自己活在这不太公正且右翼极端抬头的国土上,每天纵然会对这社会有所感慨,但还不至于如此疯狂。半年后,虽说目前的情况还不至于全球第一,包括了每一百万人口确诊比例依然排在比较后头,但每日新确诊人数已经是前五名了。

看着身边周遭的人们,时不时依然怪罪政府的无力,为了方便、权力,能够让疫情爆发。也有的怪罪政府的管制令不够严厉,比如说,不能登门造访,但能出外跑步,若是约朋友一起出门的话,可用跑步作为借口。但是,管制令允许你做这些事情,是让你能够在管制期间依然能够喘口气,享受那仅有的自由,并非为了让你不停挖缺口来大做文章,或是滥用此自由。甚至有者,似乎很期望政府能够如武汉一样,来个全面大封锁。

那些期望政府能够像武汉一样全面封锁的人,往往是手上还有闲钱,才能够说出缺乏谅解心的言论。是的,我不反对有人总爱抓管制令的漏洞来以身试法,也不反对有一些公司上层无视最多六成职员能上班的规定,强制要求全体职员如常上班,更不用说有些公司分明不属于“必要服务领域”内,通过漏洞或管道获得管制令期间如常运作。但是,尝试想象,如果你是一个靠日薪的打工族,且落入“非必要服务领域”;又或是个靠早市、夜市等的小贩、去年刚开餐厅的年轻小伙等等,你又会如何想。

有多少老店、餐饮业、酒店业因为撑不过这一次的疫情而选择结业?历年破产人数大约一万八千人,当时的破产门槛是欠了五万块且无力偿还,就能申请宣布破产。在去年,破产的门槛调高,为十万块。破产人数若以疫情正式袭马的三月开始算起,截止今年三月,已经有了八千多宗。或许你会觉得,去年三月到今年三月,也只是一年的时间,人数却从历年一万八千人降到八千人,是否疫情的后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夸张?

试想想,去年政府做出了什么政策?首先是因为疫情,让人人都能延迟缴付贷款长达六个月之久,外加iSinar政策,允许人们从公积金提款来救急。换句话说,门槛提升两倍,外加六个月的贷款延期,马来西亚依然有多达八千多人申请破产,而不是只有八千多人破产。若是没有拉升门槛,没有贷款延期,究竟会有多少人会申请破产。

我们不是中国,也不需要成为中国。中国模式牺牲的是自由,是底层人士,不是一个民主国家应该效仿的方式。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濒临破产,但依然能够工作或营业赚点卑微的收入的那位,你真的会期待全面封锁吗?

相信我,老板不会先饿死,饿死的往往会是那些底层人士,和一些缺乏理财观念的中阶层人士。

不知,刘特佐,可安好?


2021年6月12日星期六

喵帕斯

曾经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很容易沉浸于疗愈型或日常型的动漫,比起先前很夯的《进击的巨人》,到后来的《鬼灭之刃》,和现在的《咒术回战》,都提不起劲去追看,反倒是跑去看了些比较轻松、搞笑或是日常型动漫。往往看了这些动漫之后,虽然自己依然没有对爱情有所憧憬(有云:小鹿撞死了),但自己好想拥有个可爱且聪明伶俐的女儿能够好好地疼爱。是的,智商是很重要的。

《悠哉日常大王》


《悠悠式》

这下,我总算了解那些人总说“又骗我生女儿”但实际上不太可能近期会有任何孩子。

看太多这一类型的动漫后,只想赖在床上过日子的想法变得更加强烈了。先前参与某个线上讲座,向讲师提到了自己失去目标的问题,讲师一针见血说:


找不到目标?不要再睡觉了,起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多走走,别整天躲在家里!


疫情当下,你想出门都难,但我知道更难的不是疫情,而是如何把只想窝在家里的想法给踢出去。其实,我也想出去玩,找几个朋友一同去旅行,而先前正是因为疫情的关系,取消了飞往印尼的旅行,只能等待疫情过后,再一同飞往印尼,品尝一次当上百万富豪的感受,欣赏那大自然的奥妙。同时,自己也曾经和朋友规划本地旅行,原定今年和朋友一同来个短暂的解压之旅,不料疫情变得严重,只能将之计划给无限期延期。

有太多想去的地方,有太多想尝试的刺激,有太多想见你的念头。这世界上的多姿多彩,看过精彩的风景图,只想用自己5.76亿像素的眼睛,亲身体会,纵然自己的记忆往往转瞬即逝,比起记住自己看过的风景,自己比较能记得和自己同行的人。偶尔,会空想,自己如果有那么一天,鼓起勇气,飞到妳的国度去,和妳再见一次面,或许是和妳的男友一起,边逛边吃边聊。


其实也只是一丝丝的执着,只是想回味早已不复存在的情愫。


看着一个人,在各种陌生的网友前,真情流露地表白。时不时会看见他,直言不讳地说他是来看她的,一度以为只是个玩笑,又或是单纯只是很喜欢这个朋友,毕竟经常都是嘻嘻哈哈地带过。他将自己摆得很卑微,也很直截了当地说他只想把内心的话给说出来,自己也不觉得有获得对方青睐得可能性(虽说也可能是运用“欲擒故纵”,这招我用过,效果就是我高估了自己,所以我还单身)。看着他表白,不禁起鸡皮疙瘩,也在内心开始为他加油,纵然自己已经看见了结局。

或许,在告白前的那一天,我开玩笑的祝福,能够成真。那天,因为自己不知道他是真心喜欢她,开玩笑说但愿他和她会在一起。未料到两天后就目睹了他的表白。


愿你,徒然喜欢她,喜欢她不徒然。

 


p/s:边听电台边写这篇,刚好播放起林宥嘉的《说谎》,想起自己上次在留言区看见这首歌的歌词解读,过后只要每听到这首歌就有想哭的感觉。小时候,很常哭;长大后,很爱哭。

2021年5月29日星期六

放错重点,刻意为之

先前曾经接触过武汉肺炎的确诊病患,因此待在家里,足不出门,做自我隔离。那时候滑着脸书,发现另一个扣帽子的怪现象。那就是无论你的理由说得多好,多合理,多站得住脚,总是会有不认同你的人,会努力将大家的焦点转换到其他地方,正如先前我所提到的女学生的情况。

某个家长在脸书上投诉还在就读小学的孩子,书包太重。书包太重这个课题已经延续了好几年,特别是华小生,也时不时会在报章上看见相关的报导和投诉。家长展现其孩子的书包,满满地塞满整个书包,几乎要撑破了书包。当中,她脱口大骂,因为她怀疑她曾经因为书包太重,造成她的脊椎弯,也包括了一些脏话,甚至脱口说出“老师没有脑的是吗”,惹来大家争议。

首先,是“理智派”,发动攻势,说是可以用绑书带、可拖拉的书包,或将部分没有功课的书本留在课室里的柜子。但,这些都一一被该家长驳回了。因为她孩子的课室不是在底楼,需要爬楼梯,若是用可拖拉的书包,反而更加沉重。如果用上绑书带,一手拿着书本,一手拿着水瓶,她觉得孩子容易遗忘,因为手边的东西便多了。而该学校也说明,柜子在放学后必须清空。再来是重点从来不是要解决如何带很多书本上学,而是如何减少,例如老师可事先指定需要用到的簿子,而不是一股脑儿都带来。

接下来就是“调侃派”。这一类型的攻击都是“我以前都这样,又不见得有在网上投诉,你的孩子娇生惯养”。我们是为了世界更美好而努力,不是为了让世界保持不变,如远古时代石器时代,没有科技,没有语言,甚至可能没有可以很好抗寒的衣物。不需要说什么石器时代,倘若要你活在必须自给自足,纵然给你一台手机让你能谷歌解决日常问题的方法,你也没办法如斯过余生。既然如此,何必非得让下一代吃无谓的苦呢?吃苦,和吃无谓的苦,是有差别的。

最后便是我想说的主角们。将他人的错误放大,让众人忘了重点。他们在留言区不停地批评这位家长,声称她便是老师头疼的怪兽家长,也在视频里不停骂脏话,没有展现出大人的修养(虽然你我都知道,有修养的都是小孩,大人都不跟你谈道德的),教坏小孩。甚至有者声称该家长的做法,是破坏了校方的名誉,尽管家长没有说哪一间学校,也没有在视频里露出任何能透露是哪一间学校的线索,例如校徽。于是,留言区几乎泛滥了这一类型的留言,模糊了焦点。

若不是今时今日的疫情,我相信,这位家长的孩子,依然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庆幸的是,她后来提到,她在家教协会时提出这点之后,校方在课程表上的编排做了调整,让每一天的科目没有以往那么多,从中能够减缓书包的重量。但,书包的重量,依然是超越一般孩童能健康负荷的范围内。

显然,很多人(特别是一些精英分子)热衷的对谈方式解决,这只是治标。并非说校方的小改变不值一提,而是倘若没有在关键之处下手,最终的成效只能阿Q的自我安慰,没能做到。

2021年5月27日星期四

乱象横生

最近我发现近期脸书上有个乱象。某个网红因为染上赌瘾,欺诈他人的钱财,也利用他人的身份来借高利贷,最后被抓包后,除了被带到扣留所,过后拍了个抱歉的视频,便来个华丽转身,两天直播赚了五万五。

第一个乱象,便是纵然网红被揭发犯错,其部分粉丝依然愿意原谅她,尽管她的表现没有展现出其悔意。

第二个乱象,则是不喜欢她的网民,纵然看不过眼她的华丽转身,却依然不停地为她冲流量,在脸书上分享她的最新状况,甚至不停地在她的贴文下留言不相关的留言,让她继续占据脸书的首页。

第三个乱象,就是利用仇恨来达到宣传效果的商家,尽可能的将该网红的话题炒起来,哪怕是负面教材,哪怕是带出“犯错的人也能理所当然”的不良讯息,只要能够得到流量和金钱,吃相再难看你也奈何不了我。

如果你真的不喜欢这个网红,如果你真的希望这个网红能够得到教训,别再分享她的动态,不再关注她,更别在她的贴文下留言(包括谩骂和不相关的留言)。网红是依赖话题来混口饭吃的,一旦失去话题和关注,她也没有办法继续靠仇恨来博取眼球了。从中,或许我们也能拨乱反正。别再只羡慕国外的网红素质和贬低国内的网红,凭自身的能力,也有机会改变这社会的乱象。

因为社会,就是由人组成的。

2021年5月19日星期三

会议小插曲

说话说得太快,没在嘴边转弯,来不及刹车,便会犯下很可笑的错误。

因为心理作用,会误认为凡是自己正在忙着的情况下,总会有一些突发状况发生,让自己不得不放下手边的工作,处理紧急状况。曾经一次正在线上会议的时候,忽然有客户打电话过来,紧急的事情需要解决,然而这件事情并不是我权限所能及的。于是,我只得暂时放弃跟进会议,打电话给另一个部门的同事,让她能够处理客户的紧急情况。结果,习惯成自然的她,接电话开口的一句是:


“什么事情?我正在开会。”


而当下,我和她实际上都在同一个会议。心里的第一句话是“我也在会议”,但话还是马上说到嘴边就转弯。原因很简单,事情解决不了的话,面对客户谴责的人是我,只能自个儿吃黄连,最终面对业绩压力的始终也是我自己。并非指责对方不专业,而是明白了解双方的权限。你有权因为正在开会的情况下不接电话,而我没有权强烈要求你必须接电话——我不是你的上司,不是你的经理。

偶尔会觉得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有点消极、悲观,久而久之,自己的精神也仿佛被这种思维给消耗。现在的我,每天睁开眼睛迎接每一天的第一个决定,一直都是继续躺。

2021年5月16日星期日

世界不需要英雄,也不配拥有英雄

动漫《银魂》里有一个让我难以忘记的冷知识——胖虎定律。胖虎虽然总是欺负大雄,但剧场版的胖虎却是担任先锋队,维护正义,只是做了那么一天的好事,反而会让人原谅其余三百六十四天所做的坏事。换句话说,一个人哪怕做了多少坏事,如果做了一件好事,会给别人一种“其实他本质不坏”的错觉。相反的,一个人哪怕是多善良,只要做了一件坏事,反而会让人觉得之前的善良不过是装出来的。其实,英雄也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人,本来就是不完美,所以实在是无法担任一个英雄,一个能够让人歌颂永世的英雄。前一阵子,某个女中学生在网络上申诉老师的强奸笑话,很是明明确确地点出,你可以说笑话,但绝对不能拿别人的痛苦来当笑话。这一点我虽然不怎么认同,但挺认同一个老师不该在未成年学生前开这种“成人笑话”。




忘了是读过哪部小说,里边谈到有关强暴的官司,其实是有点挑战性,因为主控官需要证明被告犯下了强暴罪名,而被告只需要挑战主控官的证据合法性、合理性,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地以言语摧毁受害者。比如说,把受害者的过往经历,特别是感情经历、过去的性爱经验都翻出来,又或是事隔良久才报警一事,以说服陪审团,双方是同意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又或是受害者实际上是主动邀请被告上床,又或者受害者在双方上床后,想勒索被告一笔。总而言之,必须将受害者的信誉完全破坏。

那这和该强奸笑话有什么关系?当时老师是说,因为法律的关系,与其强奸未成年,倒不如强奸成年人来得容易逃过罪刑。此时此刻,你是否已经了解该老师所说的,其实以辩护律师的方面上,或许是正确的(不好意思,我对刑法不甚了解)。只要是未成年,哪怕对方主动邀约,绝对是以强奸的罪名来起诉,所以被告没有多少辩护的路线可以选择。但,他的听众是一群未成年的学生,实在不适合听到这一类型的话语。

除此之外,如果你有继续关注这女学生而不只是无聊网红的诈骗案的话,她面临的是一群食古不化的人的攻击,或有意,或无意地淡化了她的申诉。有者开始批评她的装扮,甚至留言性骚扰她。有者开始批评她不懂得礼仪,不懂得尊师重道,纵然是该老师先让人难以尊敬。有者质疑她的用意,质疑她是否只是想当个网红,不愿通过“正统”的管道来申诉,选择在网络上公开批评,尽管她曾经尝试向辅导老师投诉,尽管她后来还被其校长称为“恶魔之子”(而后校长否认自己曾经这么说过),证明了所谓“正统”管道,只是为了方便校方私了,或是对付。


解决问题很难,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容易多了。


后来,该女学生的其他言论被恶意攻击的网民蓄意扭曲焦点。其中一点是,因为某律师要求她不戴头巾以体现出她的奋斗,该女学生反击该律师说,她拥有衣着选择的自由,也提到了宗教自由。而宗教自由这一句,被网民无限上纲,说是她要脱离伊斯兰教,或是要破坏伊斯兰教。甚至,当她提到虚拟货币因为需要庞大电源而不环保时(后来伊隆·马斯克也提出类似的言论),也被网民攻击,质疑她的智商,嘲讽她因为没有比特币,所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但,重点是,校园安全了吗?


该老师没有被停职接受调查,只是被调到教育部去,也没提到等级被降低而被减薪,或许对该老师来说,可能还是一件好事。暂时躲开风暴,待时机成熟之后,回到校园执教。恐吓该女学生说要强奸她的男学生,没有听到什么新消息,估计顶多被叫到辅导室去就没事了,又或是什么事也没有,反正那些说得更有声有色的成年网民也没收到对付,况且他只是个孩子。封该女学生为“恶魔之子”的校长,没有道歉,声明他不曾发表该言论,怀疑自己的社交媒体账户遭到盗用。

校园是否就此安全了?先前,好几个女穆斯林毕业生投诉自己在中学时期曾经被老师检查私处,是否真的来月经,而非逃避祈祷的借口。后来教育部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并无此事。是否真的空穴来风,又或是无风不起浪?校园,真的安全吗?




目前,以巴交战一事,也告诉了你,许多人都只想扮演受害者来加害他人。有人调侃某以色列女子歇斯底里大叫,只因为警报声响起,但没有巴勒斯坦人民面对的实际上的伤亡。这是一种常见的反驳方式——因为有人比你惨,所以你不惨,你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惨”。也有者批评以色列演员盖尔·加朵,尽管她的发言并没有维护以色列军队。而这时,又出现了抵制以色列或犹太企业和品牌的不理智风浪,纵然绝大多数的职员并非以色列人或犹太人,而且犹太人也不等于以色列人。



战争之下,没有赢家。只愿早日结束,勿让痛苦持续。


人,不完美,成为不了能够歌颂永世的英雄。人,不完美,不值得拥有完美的英雄来搭救,因为我们不会珍惜。

2021年5月10日星期一

我们与毒的距离

每天看着疫情日益严重,从去年的单位数,到双位数、三位数,甚至今时今日的四位数,已经很是无感麻木,更是一连串的爆出每日确诊人数或许有误,并非确确实实地反映当天的确诊人数。再来是去年也有爆出确诊病人实际上已经受感染多日,已经有了新冠肺炎的症状,却没有做检验,也没有居家隔离,造成社区小爆发。所以实际情况是,正如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说的,“美国之所以有很多确诊人数是因为我们做的检验多”。乍听之下似乎毫无逻辑可言,毕竟确诊之所以确诊是因为受感染,一个健康的人不会因为你去做检验(不排除去年伪阳性反应的状况)而确诊。但,如果今天没有人去做检验,那想当然耳,不会有“确诊”,但不代表“防疫成功”。

直到最近,正和客户谈事的当儿,另一个客户打电话过来了。对方在电话里透露,经理确诊了,而我正好也曾经出席该经理举办的简报会。当下我没有多慌张,因为当天该经理虽然时不时把口罩拉下来,但那只局限于他在两三米外的距离做简报的时候,而过后我们仅仅交换名片,没有做多少嘘寒问暖,我便离开了。是的,因为我是个不称职的销售员,所以我在某种程度上比较安全。反倒是其他公司的销售员,或多或少也和该经理多聊几句,当下的他们肯定会比我更担心。

于是,我和那位客户谈完事后,拨打电话给公司的健康安全与品质部门的负责人,向她通知我的情况。她迟疑了一会儿,要我写封电邮,发给她和总经理,让大家知道我的情况。我把电邮发出去后,有点焦虑地等待回信,因为接下来还约了另一位客户。按照常理,我是应该取消会面,直接回家去做自我隔离,但如果公司一刻尚未做出决策,我实在是犹豫不决,不知是否应该直接跟随自己的决策——毕竟我的其中一个绩效指标是“客户会面报告”。

所幸的是,在与客户见面只剩下将近十五分钟前,经理告诉我,不需要等待公司的回信,直接回家去做自家隔离。我赶紧通知客户,向他道歉,为了避免病毒扩散,我取消了今日的会面,直接回家去。半路上,我得知某个检验中心提供病毒检验服务,也得知该检验中心只有在早上才有提供检验服务,而且也不需要事先预约。

在家的当儿,只要踏出房门,我便是戴上口罩,注意自己所触碰过的东西,避免把肺炎传染给家人。隔天一早,吃完早餐后便出发到检验中心做检验。在采取样本时,棉签擦拭喉咙并不会觉得很不舒服,当棉签插入鼻孔采集鼻咽样本的时候,那瞬间马上飙泪。样本采取人员说也要采取另一边鼻孔的鼻咽样本时,虽然很理所当然,自己内心依然是千万个不愿意,让她采集另一边的鼻咽样本。采集后,戴上口罩,马上不停地咳嗽,打道回府。

等待检验报告当晚,自己心里是千百种不安。虽说新冠肺炎感染者很有可能会失去味觉和嗅觉,自己也在吃饭的当儿趁机闻了闻,依然能够闻到香味,依然能够尝到饭菜味。不过,自己一直在胡思乱想,万一我其实早已失去味觉和嗅觉,我之所以依然闻得到,尝得到,实际上只是因为自己早已知道这些饭菜的味道,加上自己一直期盼自己没有感染新冠肺炎,心理作用下才感受到其味道。

直到隔天一早,收到检验中心的报告,自己做了深呼吸,打开报告,上面确确实实写着“Not Detected”之后,关上报告,再度打开,仿佛报告会因此忽然变成“Detected”。当天下午再次打开报告,再次确认自己没有因为被别人称呼为“阳”而变阳,自己甚至连确诊的自我调侃都已经想好了,结果我安然无恙。

只有在等待检验报告的那段时间,我才深深感受到单日四位数确诊人数的恐怖之处,才彻底了解到我们与毒的距离,其实没有自己妄想得那么遥远。报章上的每增加一个确诊人数,意味着有数位的接触者,而数位的接触者或可能受感染。我们看不见病毒的攻击,只能感受其威力,而你我的感受或多或少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