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被传召到礼堂去。原来校方打算把我们廿四节令鼓社和文化学会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不再拥有权力管理廿四节令鼓社,而是必须服从文化学会的命令。我一听到这件事时,我超想直接破口大骂(不过当时校方是和主席交谈),叫校方创立两个学会,一个叫做学术性学会,把华文学会、英文学会、国文学会、数学与科学学会等等全融合在一起;然后再创立一个非学术性学会,把其他还未融合的学会全挤在一起。当然,校方的这个举动遭到大家的反对,最后决定——凡是校方召见文化学会,呃,名义上是叫文化学会,而事实上就连我们都必须前往。
之前就因为廿四节令鼓社的门牌上,中文字比国文字大得多,结果惹到某个老师的不满。这让我想起了吉兰丹的政策——招牌上的爪夷文必须比国文还要大。
然而,我们不能放学后留校练习打鼓——鼓声会影响还留在学校办公的员工们,必须等到下班时间后才被允许打鼓。下班时间?五点钟。五点钟就能打鼓了吗?不不不,刚好穆斯林也要开始祷告了,因为尊重两个字,等到能够打鼓时,差不多就要回家吃晚餐了。
更早前,我们表演打鼓,还被某个老师要求音量小声一点。打鼓的声量一小,整个气势绝对降低了。再加上如果软绵绵般,无力地打鼓以让鼓声变小,其观赏性绝对大大降低。那我们怎么办?照样打平常的声量表演,反正华中鼓手的鼓声听说还比我们大一倍。
之前听说过,校方某个高层一直处心积虑,想要废除我校的华文学会。所以早前,华文学会不叫做华文学会,而是中华文学学会(如果没弄错),后来才改名为华文学会。至于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我只能说,我是道听途说,所以大家也别太过相信这件事情,因为我本身也只是半信半疑。
总之,廿四节令鼓社外界看似风光,事实上,我们近乎没有接受学校的任何赞助——除了廿四节令鼓社的那间房。比起国民型中学,我们还真是幸运多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